尋常巷陌最關情!
淮安的巷陌幽靜隱秘,藏在高大樹木的涼蔭之中,當你走進繁華深處的靜謐之地,古巷悠悠、石板青橋、燈影婆娑……
在“運河之都”淮安,有很多特色街巷,駙馬巷、大香渠巷、進彩巷……
它們的名字,深藏著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蘊。
進彩巷,靜謐老巷 白塵流芳
穿過環(huán)城東路,途經城河文渠,過橋便進入一條條老街巷。進彩巷位于東大街原清江市百貨公司對面,紀家樓西、空心街東,與都天廟街相連。巷子長約100米,巷口狹小,僅容一人通行。
進彩巷歷史悠久!痘搓幨械孛洝酚涊d:“巷內墻壁曾繪有油彩畫,故名。巷口甚小,僅容一人出入,鮮為人知。”此巷出名,概因在文壇享有盛名的作家陳白塵先生曾居此地,并在此巷內就讀私塾。1957年,陳白塵在《淮海報》發(fā)表長篇文章《我的故鄉(xiāng)》《別矣!進彩巷》,進彩巷因而出名。
“1920年春,我穿戴整齊——穿上馬褂,戴上圓盔緞帽,夾著書包,跟在父親身后,走進我第四位老師姜先生的杏壇所在地進彩巷……”陳白塵在《對人世的告別》一書中,專門描述了這條讓他魂牽夢縈的小巷。
行走在進彩巷,老淮安固有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,讓人不由自主產生親切的感覺。巷子兩側是斑駁的老房子,老式窗臺銹跡斑斑,青磚墻壁方正厚重,處處是歲月留下的痕跡。進彩巷承載著淮安人的回憶,這里直通東大街,曾繁華一時,如今僅有寥寥幾戶人家。傍晚時分,迎著暮霞,微風不燥,歲月悠長。
空心街,古韻老街 民風質樸
空心街位于清江浦區(qū)閘口街道,北起東大街,南至都天廟街?招慕置麨榻,實為一條小巷,長約50米、寬約2米。過去這里地勢低洼,雨天積水難行,后用條石鋪路,路面下是中空的下水道,上實下空,因此得名空心街,也暗合當?shù)靥撔奶、勤勞質樸的民風。
空心街作為百年老街,是清江浦文化傳承的關鍵節(jié)點。據《清河縣志》記載:“空心街在紀家樓西,亦縱街也。”江蘇作家張元鼎所著《淮揚故事》共十則,第七則“空心街”講述了空心街的命名緣由?招慕纸值纼蓚葹槊窬,南端與守府東巷相交,民國時曾有房屋80余間,空心街守府東巷1號民居、4號民居等均為清江浦區(qū)不可移動文物。
空心街的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歷史意義。過去這里是廟會等民俗活動的舉辦地,是老城區(qū)最熱鬧的地方。時光匆匆,現(xiàn)在的空心街還保留著舊時面貌,成為承載人們情感和記憶的地方,更成為一代代淮安人寄托鄉(xiāng)愁的地方,靜待人們歸來。
都天廟街,百年老街 古韻悠長
都天廟街位于清江浦區(qū)閘口街道博古社區(qū),街長千余米,呈東北、西南走向,擁有30余處文物點,極具歷史價值和文化魅力。2023年,都天廟街入選江蘇省第二批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。
都天廟街因都天廟得名。據《清河縣志》記載:“都天廟,乾隆年建,嘉慶十八年重建,有碑。”相傳,都天廟是為紀念在“安史之亂”中平叛有功的都天大帝張巡所建,是清江浦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座道教寺廟。
昔日的都天廟輝煌無比,熱鬧非凡。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十,這里都會舉行場面盛大的都天廟會,逛都天廟會、拜都天神是當年清江浦百姓最重大的活動。8個壯漢抬著天神走在東大街上,小販們在街邊吆喝著糖粥、湯圓、炸油條等各種美味,小孩子們涂著五彩盛妝奔跑嬉戲……街巷人山人海、鑼鼓喧天,非常熱鬧。
擁有70多年歷史、至今仍在演出的大眾劇場;古韻悠長、青磚小瓦的郎靜山故居;紅磚紅瓦、頗具特色的清江市無線電元件三廠舊址……一座座古老的院落,訴說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。
花門樓巷,歷史悠久 歲月如歌
花門樓巷從都天廟后街曲折向南,直通文渠河邊,長230米,呈東西走向。清末民初,巷口曾有一座高大的門樓,傳為花姓人士所筑,且門樓上四季有花,故名花門樓巷。
花門樓巷不長,卻有兩處文物舊址。站在巷首向里望去,一座尖頂門樓格外引人注目,門樓高大,中有尖頂,兩旁有望柱,門樓上浮雕五角星圖案,下方“漂染”兩字清晰可見,這便是花門樓巷9號“花門樓漂染房”。新中國成立前,這里是外鄉(xiāng)人開辦的個體染坊,新中國成立后曾為大眾旅社,后又成為市飲食服務公司的職工宿舍。2009年3月,“花門樓漂染房”被市文物局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。沿著花門樓巷繼續(xù)走,便能看到花門樓巷12號——中共淮鹽特委舊址。中共淮鹽特委舊址是淮陰城里最早的黨組織所在地,也是淮安市不可移動文物。我國著名作家陳白塵先生任共青團淮鹽特委秘書期間,因叛徒出賣而被捕的事件就發(fā)生在這里。
2017年,我市對花門樓巷內下水道、路面、墻面進行全面整修。漫步花門樓巷,這里的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。
■融媒體記者 劉夢 王昊,通訊員 李鳴鳴 陳媛媛 潘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