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國好人”王訓洲——“父母給我生命,我想加倍報答”
為了救父,他11歲休學、增重,捐骨髓,捐造血干細胞,19歲捐淋巴細胞。
900毫升骨髓、250毫升造血干細胞、150毫升淋巴細胞……從11歲到19歲,他兩次捐獻,救父親于病危之中。
第一次,他11歲,疼得大哭。
第二次,他19歲,堅強如鐵。
這份對父親的愛,流淌在血液里,融化在骨髓中。
他說:“父母給我生命,我想加倍報答。”
他叫王訓洲。11月12日,2023年第三季度“中國好人榜”發(fā)布,王訓洲光榮上榜。
“爸爸,我有骨髓,我要救您”
2014年6月8日,這個日子,王訓洲記得清楚。一向身板硬朗的父親,就是在這一天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——一種起源于淋巴細胞的B系或T系細胞在骨髓內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性疾病。也正是從這一天起,原本靠打漁為生的幸福之家,像翻了船、塌了天。
為了給丈夫求醫(yī)治病,妻子周永華不得不帶著王元國四處奔波。讀小學的兒子王訓洲無人照管,只能寄宿在同學家里!澳且荒,訓洲還在讀小學,知道家里出了這么大的事,變得格外懂事,跟我和他爸十天半月見不著一面,但不哭不鬧,在電話里總說自己過得很好,叫我們不用記掛?伤绞嵌,我越心疼!敝苡廊A說著,淚水已經掛在了鼻尖。
病,來勢兇猛。短短1個多月,王元國的病情開始惡化。要活命,骨髓移植是唯一的希望。做配型,家里的成年親屬竟無一人符合。求助中華骨髓庫,一無所獲。
“爸爸,我有骨髓,我要救您!笨粗赣H絕望的眼神,在醫(yī)院探視的王訓洲自告奮勇,聲音稚嫩卻堅定。兒子的話突如其來,守在一旁的周永華瞬間有些慌亂,頭扭向了一邊,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,掉落在地板上。
讓兒子去做骨髓配型,周永華不是沒考慮過!翱伤11歲呀,抽他的骨髓,等于是剜我的心!敝苡廊A不忍。王訓洲卻鐵了心。
孝心,感動了天地。王訓洲和父親的骨髓配型率竟然達到了8個點,符合配型要求。醫(yī)生說,如此高的匹配率,在醫(yī)學上通常只有十萬分之一的幾率。
拿到配型結果,王訓洲笑了。得知配型結果,父親王元國卻哭了,說啥也不同意兒子捐髓:“我寧可去死,也不要拖累你。”
一連幾天,面對親朋好友的百般勸說,王元國甚至作出了自己最后的“抵抗”:絕食。
“媽媽,我不疼了,讓我捐吧”
不過,醫(yī)生的一番話,最終讓王元國吃下了定心丸。醫(yī)生對王元國說:“你放心,我們不會為了救一條命,而去害另一條命!比欢,配型成功只是救命的第一步。對王訓洲來說,要捐髓,體重首先要達標,才能確保捐獻效果。
2014年9月,為了準備捐髓手術,小學六年級的王訓洲選擇了休學。那段日子,媽媽每天照顧爸爸,王訓洲則負責洗衣、做飯!爱敃r就一個心思,我多吃一口,救爸爸的希望就多一分!睘榱丝焖僭鲋,父親吃剩下的營養(yǎng)餐,全部被王訓洲吃進了肚里。30多天過去,王訓洲的體重從50公斤猛增到了近70公斤,完全達到捐髓對捐獻者體重的要求。
救父決心堅定,可孩子對疼痛的恐懼,與生俱來。手術前幾天,捐獻者需要打一種針劑,增加骨髓含量。王訓洲年紀小、血管細,加之短時間增重,護士連續(xù)三次扎針均未能成功。看到兒子疼得哇哇大哭,原本就心疼猶豫的周永華,再也控制不住了,“醫(yī)生,別打了,咱們不做了!彼话炎o住兒子。
眼看媽媽要拉他回家,王訓洲趕緊往后躲,一邊躲一邊懇求:“媽媽,我不疼了,保證再也不哭了,讓我捐吧!”再看王訓洲,眼淚還掛在臉上,胳膊已經伸到了護士面前。
2014年10月13日上午8點,王訓洲被推進了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手術室,歷經4個小時手術,被抽取骨髓900毫升!捌胀ǔ扇司璜I只需抽3瓶,王訓洲足足抽了9瓶。”周永華回憶,當看著兒子的骨髓一瓶又一瓶被送出手術室,她的心也跟著被掏空了。
當天中午12點,王訓洲從昏迷中醒來,臉色蠟黃,開口的第一句話是:“我爸爸呢?”
父子心有靈犀。不久,王元國也完成手術蘇醒過來。視頻通話中,看見兒子憔悴的模樣,他情緒激動,渾身發(fā)抖,淚流不止。王訓洲趕忙安慰說:“爸爸,我都好,剩下看你的了!”王元國只能拼命地點頭。
第二天,王訓洲再次被推進手術室,抽取了250毫升造血干細胞。幸運的是,移植手術很成功。年僅11歲的他,從病魔手中救下了父親。
“爸爸媽媽,不用怕,有我在”
此后的8年多,王元國接受靶向治療,病情逐漸穩(wěn)定。
2022年9月,情況突變,王元國病情復發(fā)。因經濟原因,他選擇到北京高博博仁醫(yī)院做免費試驗性手術治療。遺憾的是,治療失敗。保命的路只有一條:采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。
這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新型精準靶向療法。不過,采用這種療法,也意味著王訓洲要再一次捐獻,給父親捐獻淋巴細胞。
“兒子已經讓我多活了8年多,知足了!”這一次,王元國決定,不再拖累家人。得知消息后,正在南京讀大一的王訓洲格外淡定。他沒有跟父親爭辯什么,而是用手機給父親發(fā)了一條信息:“爸爸媽媽,沒什么的,不用怕,有我在,我能救一次,就能救兩次!
2022年10月20日,王訓洲從南京出發(fā),趕到北京高博博仁醫(yī)院。他在隔離室外,與父親隔窗相望。治病多年,輾轉奔波,王元國少有時間照看兒子,不知不覺,那個曾經害怕打針的小男孩,已長成了近一米九的個頭兒。王元國說:“那一刻,我突然發(fā)現,兒子長大了!我們不過給了他一次生命,他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用自己的生命加倍報答!”
隨著150毫升來自兒子的淋巴細胞被輸入體內,王元國再次獲救。手術后,王元國的精神狀況大不如前。遠在南京上學的王訓洲為了陪伴父親,每天都會與父親視頻聊天,分享自己在學校的開心事。父母有時也會鬧別扭,王訓洲就在電話里做起“和事佬”。
“他是個暖男,什么都替別人考慮,有這樣一個兒子,我知足。”談到王訓洲,母親周永華說著說著就哭了,哭著哭著又笑了。
淚水,是因為感動;笑容,是因為幸福。周永華說,一路走來,帶給自己溫暖的還有社會的關愛:“9年治病花了大幾十萬元,親戚朋友、左鄰右舍、學校、村委會、愛心團體都給我們捐過款,沒有他們,我們撐不到今天!
陳士金100元、張永如200元、趙樹得200元……在王訓洲家中,保存著一個記錄本,9年來收到的每一筆捐款,都記錄在冊。王訓洲告訴記者,這9年,自己從沒覺得苦,因為父母的愛讓他溫暖,社會的愛給他力量。
■融媒體記者 王 舒 何 弦 郭敏杰 杜勇清
上一篇:不離不棄好妻子 守望相助好鄰居——記“新時代淮安好人”左法珍
下一篇:開展關愛鄉(xiāng)村留守兒童公益活動320多場、服務時長超2800小時、服務人數達10.5萬人次,朱玉榮——17年呵護鄉(xiāng)村留守兒童
最新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