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人物訪談 > 20年辦案2700件無一涉訴信訪——記全省法院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、漣水縣法院陳師法庭庭長張健

20年辦案2700件無一涉訴信訪——記全省法院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、漣水縣法院陳師法庭庭長張健

發(fā)布時間: 2023-06-13 10:17  關注度:2199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從一名書記員逐步成長為一線辦案骨干,漣水縣人民法院陳師法庭庭長張健工作至今已近20年。他審理的2700余件案件,無一涉訴信訪情況發(fā)生。2023年5月,他被評為“全省法院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”。作為新時代法官,他認為,辦好案是基礎,還應樹立“站位高、顧大局,沉下來、重服務”工作理念。

從一名書記員逐步成長為一線辦案骨干,漣水縣人民法院陳師法庭庭長張健工作至今已近20年。他審理的2700余件案件,無一涉訴信訪情況發(fā)生。2023年5月,他被評為“全省法院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”。作為新時代法官,他認為,辦好案是基礎,還應樹立“站位高、顧大局,沉下來、重服務”工作理念。

探索創(chuàng)新,服務大局彰顯作為

漣水鑫鼎置業(yè)有限公司名下的“五島湖公寓”項目,因開發(fā)周期過長導致資金斷裂停工長達十年,產生大量債務,其信用嚴重受損,而且該項目規(guī)劃許可已經過期,處于無規(guī)劃及無施工許可狀態(tài)。在停工十年時間里,開發(fā)企業(yè)先后與多家施工單位簽訂施工合同,收取保證金,但均未順利施工,企業(yè)面臨巨大生存問題,背后幾百戶業(yè)主的合法權益也受到損害。

張健團隊受理該案后,本著實現債務人資產價值最大化,且有利于債權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,審慎審查后,結合當事人意愿,決定將破產重整應用于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破產審判中。

然而,傳統(tǒng)的重整模式是通過變更股權或引入共益?zhèn)鶆辗绞竭M行,二者都存在缺陷。變更股權模式會使得投資人對債務人復雜的債務關系望而生畏,共益?zhèn)鶆漳J絼t無法更新管理模式。

重整之路再一次陷入僵局……那段時間里,張健加班加點查資料,不厭其煩翻卷宗,絞盡腦汁想對策,最終,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。那就是,打破以行政推動、債權人推動和債務人推動三類常規(guī)重整模式,避免出現市場判斷盲區(qū)、忽視企業(yè)再生、損害債權人利益等弊端,重點突出市場對破產重整工作的導向作用,招募“帶資金、帶方案、帶團隊”的“重整經紀人”,提升重整效能。

至此,漣水縣法院成為全國第一個將“重整經紀人”概念引入企業(yè)破產重整中的法院,后《江蘇法治報》以《漣水法院“重整經紀人”全國領跑》為題,對本案進行報道。

“重整經紀人”是指具備法務知識、專業(yè)技術、投融資本、運營管理等資源優(yōu)勢,幫助促成債權人、債務人在破產法框架內簽訂重整協議,并最終實現最大限度提高債權清償率、挽救企業(yè)再生重整目標的團隊。

漣水縣法院在“五島湖公寓”項目重整過程中,根據債務人強烈經營意愿及相應資信情況,指導債務人將相關開發(fā)經營事務委托專業(yè)團隊負責,通過引入“重整經紀人”這一概念,形成法院從面上把控整體方向,“重整經紀人”負責注入資金、全面經營并對最終結果負責,管理人則單純監(jiān)督配合的“三位一體”科學處理方式,最終成功發(fā)揮破產重整制度拯救功能。

至2021年11月3日,涉案項目已銷售房屋掃尾工程施工完畢、300多戶業(yè)主順利辦證、所有拆遷戶成功安置,實現債權清償率明顯提升,為法院破產重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。

注重服務,法庭發(fā)展精于細節(jié)

張健常說,作為人民法庭的法官,不僅要有扎實的業(yè)務功底,更要“到群眾中去”,通過細心觀察和耐心溝通,真正做到案結事了。

2020年4月和2021年3月,賈某與漣水縣成集鎮(zhèn)某村委會簽訂服務合同,約定賈某為村委會成立的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提供育秧和插秧服務。后因賈某機器插秧導致部分面積插秧較厚,該公司以有可能影響收成為由,拒絕給付剩余款項。賈某訴至法院,要求結清剩余款項,而該公司隨即也提出反訴,要求賈某對涉案土地上的水稻價值給予賠償。

“我付出勞動了,你憑什么不付錢!”“你把水稻種壞了,不可能付給你錢,反過來你還應該賠償我的損失!”

第一次調解中,雙方各執(zhí)一詞,且態(tài)度堅決。張健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沒有多說話,待雙方吵累了就讓他們回去了,雙方當事人也搞不清這法官葫蘆里賣的什么藥。

張健抬頭望向窗外,看著那金燦燦的稻田若有所思。藍天白云,秋風吹拂,顆粒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曳,稻香陣陣傳遞著豐收的氣息。

“小劉,立刻聯系鑒定機構,組織當事人,下午我們再來一趟!”張健話雖短,卻很堅定。

原來,時值金秋十月,眼看就要過了收獲的最佳時機,而雙方當事人遲遲又不肯作出讓步,這要耽誤收成的。張健組織雙方當事人、第三方鑒定機構等相關人員,赴田頭對涉案部分的水稻狀況開展證據固定工作,雙方當事人也心領神會,采納法官建議,當即決定先收割,再“秋后算賬”。

在雙方當事人經歷過第一次“意見一致”后,再加上秋收順利結束,事后的調解工作明顯容易了很多。當張健第三次來到村委會進行調解時,不到兩個小時,雙方便達成和解協議,實現案結事了。

勇毅前行,援疆“答卷”可圈可點

大漠、關山、牧馬、飛雪……沒去援疆前,張健對新疆充滿向往,因此當組織找他談話征求意見時,他不假思索地表示“接受挑選”。

2021年12月,他把年邁的父母、年幼的兒子都托付給妻子,踏上了4000公里外的援疆之路。

到了新疆奎屯墾區(qū)法院后,張健被任命為該院黨組成員、副院長,分管綜合審判庭、協助院長管理執(zhí)行局。

“我們還沒見著張院長的面,就已經開始佩服他了,這一年相處下來,他的工作作風的確值得我們學習!笨蛪▍^(qū)法院綜合庭副庭長趙峰這樣說。

原來,張健剛到奎屯墾區(qū)時,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須隔離觀察,在此期間本可以安心休息,他卻主動與綜合庭負責審判管理的同志聯系,要求查閱學習單位的規(guī)章制度、審判質效指標及相關數據。解除觀察的當天中午,他就來到單位參加會議,開啟了滿負荷工作狀態(tài)。得知這一情況的法院干警紛紛發(fā)出“想不到張院長這樣雷厲風行”的感嘆。

2022年5月2日,張健去連隊看望法院駐村“訪惠聚”干部!霸L惠聚”全稱為“訪民情、惠民生、聚民心”活動,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提出的密切聯系群眾,融入群眾,服務群眾,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舉措。駐村干部每天都要入戶走訪,及時了解困擾邊疆群眾的問題,辦好事辦實事。

群眾表示,在結對干部的幫助下,這幾年村里變化很大,他們把房子裝修了,讓兒女上大學了,大家都真心感謝結對干部。

通過此次走訪,張健對新疆地區(qū)的群眾政策有了更深的感受:法院干警也是民族團結、邊疆穩(wěn)定的參與者,通過“訪惠聚”活動,和人民群眾真正融在一起。而實實在在的結對幫扶,也讓各族人民心和心更近、情與情更深,真正成為一家人。

為進一步促進各項工作規(guī)范、長效發(fā)展,張健從夯實基層基礎、完善制度機制入手,通過制訂《案件審理工作規(guī)范》,明確審判權責清單,加強審、助、書協同配合,建立案件審限預警機制,進一步壓縮案件審理周期;將江蘇法院破產案件審理工作經驗帶到奎屯墾區(qū)人民法院,規(guī)范破產案件審理流程及管理人的選任,統(tǒng)一破產文書制作樣式,解決破產案件立案難等問題;通過落實定期例會制度,開展集中業(yè)務學習、疑難復雜案件研討及發(fā)改案件講評等活動,發(fā)現審判業(yè)務中存在的疑難問題,通過專題授課的方式答疑解惑,進一步提升干警辦案水平。

2022年,他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中級人民法院評為“優(yōu)秀公務員”;2023年1月3日,被第七師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授予個人三等功。(漣法宣)

聲明:淮安114網(thepatientfactors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