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子巷磚石水碼頭
在里運河淮安區(qū)堂子巷大橋東北側(cè)橋塘墻處,有個磚石混砌水碼頭。碼頭呈長方形,東西寬2.9米多,南北長3.2米多。臺階9層,均是用長約1.2米、寬約0.3米、厚約0.12米的青石、黃麻石砌成。碼頭南北有用青磚(城磚)砌的墻體,磚長0.55米,寬0.18米,厚0.12米。磚上有“邰窯”等文字清晰可見,碼頭嵌在兩側(cè)墻體之間,底部是用樟木樁深深打入泥土。據(jù)了解,此水碼頭是按原挖掘出的古碼頭原樣修復的。
從《淮安運河文化志》書中了解到,有關部門已將堂子巷磚石水碼頭列入大運河古代遺跡。
堂子巷磚石水碼頭的發(fā)現(xiàn),是在2011年5月16日,當時進行堂子巷控制工程(集橋、閣、閘、站為一體的水上樞紐工程)建設,開挖基坑時,當挖掘機挖去護坡石后,發(fā)現(xiàn)磚石混砌的水工建筑遺物,施工人員將之稱為“磚工堤”。后經(jīng)80多歲的水利、文史專家王福林仔細研究圖片和文字,并查閱了明代漕運有關史料,確認此水工建筑遺存是明代永樂年間陳瑄建筑的淮安漕運碼頭。后來,因為此處水工建筑是在南角樓處發(fā)現(xiàn),就被人們稱為南角樓明代磚工漕運碼頭(也有人稱之為堂子巷明代磚工漕運碼頭)。
整個水工建筑很長。當時,因工程建設需要,文管部門只準開挖了400多米,向南向北還有?梢,那時開挖的僅是明代磚工漕運碼頭的一段。
磚工漕碼頭高4.6米多,其中木樁高約1.4米,條石4層約1.4米,磚12層約1.5米,封石1層約0.3米。挖掘時,整個水工建筑完整、堅固。磚頭雖埋在地下幾百年,挖出經(jīng)風吹日曬后,敲之仍有叮叮當當響聲。
在挖掘整理磚工漕運碼頭時,發(fā)現(xiàn)磚石混砌水碼頭,是凹在磚工漕運碼頭中間的,因碼頭直對堂子巷西巷頭,便稱之為“堂子巷磚石水碼頭”。為保護、展示明代磚工漕運碼頭,有關設計、建筑單位特地修改了堂子巷樞紐工程施工方案,將挖掘出的明代磚工漕運碼頭上的遺存磚、石等材料,按原樣重砌成400多米長橋塘墻,向世人展示明代磚工漕運碼頭水工杰作。在重砌明代磚工漕運碼頭中,也按挖掘出的磚石水碼頭原樣,重砌了堂子巷磚石水碼頭。
發(fā)現(xiàn)這處水工建筑那年,年近八旬在堂子巷西堤坡處做了一輩子鞋匠手藝的侯老爺子曾說,水工建筑是過去靠船的碼頭,他小時候見過,20世紀50年代,運河堤加高,砌護坡石時被埋在地下。在南角樓渡口(也叫堂子巷渡口)擺渡一生的王擺渡則說,他從小就聽他爺爺講,渡口東岸的上岸碼頭就是利用磚石水碼頭,后來,運河東堤加高,砌護坡石,渡口碼頭也就增砌了幾層石頭。
■溪 南 文/圖
上一篇:布票——聽周秉建講周總理的故事
最新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