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新安旅行團在漣水南集長浦辦學記事

新安旅行團在漣水南集長浦辦學記事

發(fā)布時間: 2021-06-23 14:01  關注度:3413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1935年10月10日,新安旅行團從家鄉(xiāng)蘇北淮安出發(fā),他們每人只有一身單衣,一雙草鞋,一把雨傘及簡單行裝,帶著募捐來的50元錢和一架電影放映機,運用文藝武器,實踐“生活即教育、社會即學校”的教育理念,一面宜傳抗日救亡,一面學習知識理論,到“民族解放斗爭的大課堂”里進行教、學、做。積極宣傳黨的主張,歷時17年,行程5萬余里,這群“小好漢”走遍全國22個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,努力為爭取抗戰(zhàn)勝利、全國解放作貢獻。

2021年5月31日晚,新聞聯(lián)播中播出習近平總書記5月30日給新安小學五(8)中隊少先隊員的回信,習爺爺希望隊員們“希望你們結合自身實際學好黨史,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,從小堅定聽黨話、跟黨走的決心,刻苦學習,樹立理想,砥礪品格,增長本領,努力實現(xiàn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!睘榱寺鋵嵒匦啪,漣水縣南集中心小學周恩來中隊的少先隊員,立即行動起來,在中隊輔導員組織下,開展新旅辦學事跡及新旅精神尋訪活動。通過尋訪得知,原來,南集長浦與新旅有一段情緣,新旅曾在南集長浦創(chuàng)辦新安學校,歷時三年多。

001.jpg

原來,新安旅行團是一群少年兒童組成的宣傳抗日組織。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,黨的地下工作者按照上級指示,組織了一個最初只有14個孩子的團體--新安旅行團,團員中最大17歲,最小12歲,校長汪達之擔任顧問。1935年10月10日,新安旅行團從家鄉(xiāng)蘇北淮安出發(fā),他們每人只有一身單衣,一雙草鞋,一把雨傘及簡單行裝,帶著募捐來的50元錢和一架電影放映機,運用文藝武器,實踐“生活即教育、社會即學校”的教育理念,一面宜傳抗日救亡,一面學習知識理論,到“民族解放斗爭的大課堂”里進行教、學、做。積極宣傳黨的主張,歷時17年,行程5萬余里,這群“小好漢”走遍全國22個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,努力為爭取抗戰(zhàn)勝利、全國解放作貢獻。

001.jpg

1942年秋,在新安學校校長汪達之帶領下,新安旅行團的張拓、左林、王德威、陳明、陳祥等一行人,持著漣水縣長萬金培的介紹信,由國統(tǒng)區(qū)長途跋涉進駐南集長浦村,找到長浦支部書記袁海澄,袁海澄得知情況后非常高興,收拾房子給汪達之等人居住,還動員莊鄰安排新旅團員居住。當時,汪校長住袁志香、陳素珍家,即袁雪枚老家。據(jù)袁雪枚回憶,李嵐清曾到過長浦新安學校,看望過新旅成員。新安旅行團一到長浦村袁莊,就受到當?shù)厝嗣竦臒崃覛g迎,新安旅行團成員,自己動手建了10多間大草房(現(xiàn)南集鎮(zhèn)鎮(zhèn)興村袁莊閘北約60米處)。聽說周圍的男女、青年都可以入學,開始有人懷疑,大家認為收小孩讀書求學,是天經地義的事,怎么連20歲左右的青年人也要?于是就有人問招生人員是怎么回事,招生的人熱情解釋:“只要不識字,我們都教,要廣大人民識字懂道理……”這一來,更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,附近很多青少年到新安學校報名讀書。

001.jpg

開辦學校不到五天,就有袁峰、袁以春、袁綠娥、袁綠華、袁培義、史金龍等近30人報名參加學習,后來,參加學習的人越來越多,共開13個班,參加學習學生達600余人,新安旅行團在此教學生學習知識、宣傳抗日長達3年多,還教群眾扭秧歌、學唱抗日歌曲、學文化,培養(yǎng)了許多兒童骨干,推動了漣水文化和抗日工作的開展,許多人后來走上革命道路,新安學校培養(yǎng)出一大批革命人才。

新安旅行團的小教員們,白天在教室教學,特別是教兒童唱歌跳舞,很受家長歡迎,家長認為自己孩子進步快,小學生回家還把抗日道理講給家長聽。晚上,在莊子上演小戲、跳秧歌舞,群眾很喜歡看,經常有人尾隨他們到別的莊子上看演出。

001.jpg

有一次,陳碼學校的陳蘭玉老師(被聘為新安學校教師),編寫了小劇本《漢奸沒出路》,請新安旅行團陳明修改后,改名為《斷頭路》,這出戲,新旅成員用淮劇演唱,成為他們演出的一出主戲,地方群眾看了很受教育,大家議論說,即使犧牲,也不要做漢奸。

001.jpg

新安旅行團成員及學生,經常到附近村莊搞宣傳,散傳單、貼標語,公開進行抗日宣傳。周圍群眾明白,新安旅行團創(chuàng)辦的新安學校,不僅是個傳授知識的學校,更是共產黨開辦的抗日宣傳學校。由于新安旅行團的宣傳,南集一帶抗日形勢高漲,組織民兵、動員參軍、支前活動等都得到地方群眾的擁護,每次擴軍都按時完成任務,新安旅行團的工作得到各級領導的認可。

001.jpg

參加長浦新安旅行團所辦學校學習后來成才的有:賈桂林(解放后任鎮(zhèn)江市財政局局長)、石輔國(離休前為廣州軍區(qū)空軍某部師政治部主任)、石輔民(離休前任江西省人事廳廳長)、周皊(離休前任鶴壁市市委副書記、人大主任等職)、辜來章(當時被新旅聘為教師,曾在新安學校教書兩年,后被軍隊招收參軍,退休前為淮安市水利局長)、彭守香(離休前為江蘇省組織部常務副部長)等,還有很多學員,建國后成為地方領導干部。

據(jù)南集鎮(zhèn)南營村關工委主任李鴻章回憶,當時他到長浦新安小學去讀書,校長汪達之胡須過胸,曾摸著他的頭說:“你是祖國的未來,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,長大為建設祖國多作貢獻!”

001.jpg

汪達之的老房東袁雪枚回憶說,汪達之當時人稱汪大胡子,40多歲才結婚。結婚時,長浦的群眾有多人去祝賀過。汪校長他們白天寫材料,晚上出去散傳單、貼標語,搞宣傳。在汪達之住處袁雪枚家東邊隔一家袁以成家,是保姆住處,有多名孤兒由保姆照看,多數(shù)是革命烈士后代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幼兒班,也招收當?shù)匦『⒆,所以,當時新安學校,是招收小學與幼兒綜合學校。

1943年初春,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南遷盱眙黃花塘后,黨委托第三師和鹽阜地區(qū)直接領導新旅。新旅成員從長浦新安學校,分散到漣水農村,發(fā)動群眾宣傳抗日。后來,群眾性秧歌運動會在漣水普遍展開,新安旅行團在漣水開辦160余人的兒童干部培訓班,教學秧歌舞。秧歌舞逐漸在全縣傳開,豐富了漣水農村文化活動。在1945年全國大反攻前夕,那年秋天,有一支日本兵路過長浦新安學校,用火燒毀學校,之后新安旅行團成員撤離南集長浦,去廢黃河東岸鹽阜區(qū)(與新安學校一河之隔)。到了鹽阜區(qū),由新安旅行團發(fā)起,聯(lián)合新安小學、兒童生活社、鹽阜師范實小和各縣兒童團團部,召開了鹽阜區(qū)第一次少年兒童代表大會,成立了少年兒童團總部,這個總部很快成為團結和動員鹽阜區(qū)少年兒童爭取抗戰(zhàn)勝利的領導中心。新新安旅行團在南集長浦辦學期間,汪達之等領導多次去廢黃河東岸的鹽阜區(qū)匯報工作,受到劉少奇、陳毅等領導的接見。

1970年春,原新安旅行團以張拓為首的10人,重回長浦探訪老校址,去陳碼走訪陳蘭玉老師,一起去長浦村袁莊原校址走訪,看望老房東,當?shù)卮迕衽c來訪的新安旅行團的團員,一起回憶當年烽火中進行革命宣傳活動的往事。

001.jpg

過去的新安學校舊址,后來被挖河只有一個河堆了,上面被栽上楊樹;汪達之校長住處,由于袁雪枚家后人到城里定居,老房子也不見了,只剩下充滿廢磚的宅基地;那幼兒居住的地方,也只有兩間矮小的小瓦房。長浦新安學校蹤跡雖然不見了,但新旅的故事、新旅的精神,永遠留存于南集人的腦海里,并將激勵南集的少先隊員去傳承,激勵南集后人奮進。 

現(xiàn)在,我們要把新安旅行團在南集辦學的歷史,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,結合學習習近平回信精神貫徹落實,用好身邊紅色資源,厚植愛黨愛國情懷,教育學生從小聽黨話、跟黨走,做新時代紅色接班人。我們學校正在傳承淮劇非遺文化,我們將像新旅那樣,把新旅故事編成小劇本,用淮劇去傳唱新旅故事,弘揚新旅精神。

001.jpg

少先隊員們尋訪后,我們中隊及時舉行“新旅故事”匯報會,讓全體隊員匯報自己搜集到的新旅故事,分享給大家,了解新旅故事、了解新旅精神、了解新旅在南集長浦辦學及從事革命活動的故事。新旅熱血報國、勇于奉獻精神是南集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,新旅精神將激勵和鼓舞我們奮發(fā)圖強。通過尋訪教育,讓少先隊員對新旅精神入腦入心、讓新旅“人小志氣大,愛國走天下”的新旅精神薪火相傳,教育隊員爭做新旅精神傳人。

注:作者帶領少先隊員訪問當時長浦新安小學學員現(xiàn)86歲的南營村關工委主任李鴻章,長浦群眾:102歲楊芳、83歲袁雪枚(汪達之住她家)、78歲袁從寶,還參閱地方史料而成文。

(本文作者: 周祝君;來源:名城漣水網)

聲明:淮安114網(thepatientfactors.com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